东莞工地藏着4米、50多斤蟒蛇,吃流浪猫狗吗,为啥能长这么大?
东莞工地藏着4米、50多斤蟒蛇,吃流浪猫狗吗,为啥能长这么大?,
东莞工地藏着4米、50多斤蟒蛇,吃流浪猫狗吗,为啥能长这么大?
又是蛇,太可怕了!
随着气温的上升,冷血动物之一的蛇类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特别是春末夏初,经过一整个冬季的冬眠,蛇类除了饥肠辘辘之外,也到了繁殖的季节,所以比较凶猛。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不少地方都有蛇出没的报告,比如海南三亚大蟒蛇偷吃羊羔、广西老伯路遇眼镜王蛇投石激怒反遭毒蛇追咬、河南郑州一条菜花蛇钻进电动车消防员倒了半瓶二锅头“引蛇出洞”、云南攀枝花一条3米多长眼镜蛇卡在皮卡车引擎舱内、50斤蟒蛇在深圳工业园“安家”等等。
看到了没,不仅仅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气温回升之后也会有蛇出没的情况,只是南方纬度要低一些,年平均气温较高、温差较小,蛇类结束冬眠的时间要早一些。
这不,在东莞凤岗的一处工地上,也惊现一条“超级大蟒蛇”,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5月10日,凤岗镇一处工地上的工人在清理碎石堆的时候,意外发现一条大蛇盘踞在一块大石板下面,吓得工人赶紧报警求助。
消防人员接报后,立即携带专业捕蛇工具和装蛇的袋子赶到工地现场。可此时,大蛇紧紧地盘在碎石堆里不肯出来,看上去比成年人的胳膊还要粗,乍一看隔着屏幕都觉得害怕。
开始的时候,消防员试图用捕蛇器进行抓捕,但奈何这条蛇又长又粗,捕蛇器无法进行捕捉,消防员只能徒手齐上阵。
只见三名消防员一人双手牢牢抓住蛇头、一人托着蛇的中段、一人抓着蛇尾,合力才把大蛇抓获装进袋子里。
经过测量和确认,这条大蛇长约4米,足足有50多斤重的缅甸蟒,这种蟒蛇又被称为“缅甸岩蟒”、“南蛇”、“琴蛇”、“双带蚺”等。
缅甸蟒其实是属于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巨型的六种种蛇类之一,也就是亚马逊森蚺、网纹蟒、缅甸蟒、非洲岩蟒、紫晶蟒、印度蟒(亚洲岩蟒)。
看到了没,缅甸蟒在现存6种巨型蛇类中排名第三。而在东莞凤岗一处工地碎石堆里发现的这条蟒蛇,有50多斤重,比深圳工业园发现的那条网纹蟒还要重一些,也就是说这是今年以来在我国发现的最大蛇类。
不过,就是这样一条大蛇,消防员们将它抓捕之后,在农林水务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最终送到了山林放生。
很多人“谈蛇色变”,甚至在调查中显示不少人还将蛇列为“最危险”或者是“最阴险”的物种,他们称在动物园看老虎狮子不觉得害怕,看到“蛇园”却绕着走。
因此每当看到有人把捕捉到的蛇类放生后的消息,总会有人提出疑问,毒蛇的毒液致命性很强,每年都有蛇伤的报告。
而无毒的蛇,像成年蟒蛇、森蚺体型又很大,缠绕力非常强,且能感应出猎物心跳的速率,国外也曾有蟒蛇吃人的报道,像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发现一条名叫“桂花”的网纹蟒,其体长达到了14.85米、体重达到了447公斤,至今还保持着“吉尼斯世界记录”。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类还要“大费周章”保护它们?城市人口密集,为何还频频有蟒蛇出没或“安家”呢?
为何要保护蛇类?
我们要知道的是,蛇是地球上分布比较广泛的物种之一,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记载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3425种蛇,其中中国也有241种。
并且随着生物学家野外调查的深入、蛇类进化出新蛇种或遭到灭绝,这些数据还可能会出现增减。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蛇是一种历经1.3亿年的漫长进化发展而成的一个特殊生物类群,按照这个时间来推算,最早的蛇类,也就是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末期的白垩纪了。
不过,尽管蛇类经过了上亿年的漫长进化,但它仍然属于比较脆弱的一类物种,这主要是因为蛇喜暖怕寒,不具备恒温动物那样的恒温调节的生理功能,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气候变化无常、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它们的新陈代谢和繁殖期出现混乱。
当环境温度降低后,蛇体内的蛋白质活性也随之降低,蛋白酶的减少维持蛇生命活动的能量也会较少,所以蛇就需要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减少代谢,等待数月之后大地回暖;当环境温度达到35℃左右就会厌食、生病,40~45℃以上就会迅速死亡。
即便如此,蛇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人们常说的“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其中有一点讲的就是蛇在消灭鼠害方面的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老鼠在野外的种群规模。
而蛇又是一些飞禽类动物或蜜獾、蛇獴等捕食的对象,所以蛇处在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保护蛇也就相当于保护或者控制生态链上其它物种,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意义重大,因此要保护蛇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蛇属于肉食性动物,除了捕食体型较小的老鼠、青蛙之外,像蟒蛇或其它体型较大的蛇类一般能捕食与自己体重相当的猎物,所以在豺狼虎豹这些猛兽减少的情况下,蟒蛇的存在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草动物过快繁殖,像如今日益成为“一害”的野猪便是如此。
在过去有一段时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大量的野生蛇类遭到捕杀,蛇肉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蛇胆入药、蛇皮被制作成琴弦或箱包等工艺品配件等等,因此“蛇出没”的现象可能没现在这么频繁(多说一句,以前网络没有现在发达,蛇等野生动物出没这些习以为常的事就很少被搬上银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自然环境得到很大的修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好,在我国分布的蛇基本上都已成为了保护动物,而且起码也是“三有保护动物”,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像有剧毒的莽山烙铁头,更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蛇类和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堪称蛇类王国的“大熊猫”。
此外,西藏温泉蛇、香格里拉温泉蛇、四川温泉蛇也属于我国独有的珍稀一级保护蛇类,蟒蛇等则属于二级保护动物。
城市里为何也有蟒蛇出没或“安家”?
城市里出没的蟒蛇不是凭空出现的,其来源无外乎两种,一是人为放生或逃跑,二是自然分布。
上文中讲到,蟒蛇在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属于二级保护动物,所以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便收购和交易,私自将国家保护动物当“萌宠”饲养也属于违法行为。
2020年7月,重庆江北区就曾有一位市民以每条5000元的价格从网上分别购入一条球蟒和一条红尾蚺放在家中饲养而触犯了法律,两条蟒蛇也被“没收”送往重庆市动物园寄养。2021年9月,杭州一位业主自家的黄金蟒“潜逃”,落网后也被送往了杭州动物园。
所以说,在深圳出现的网纹蟒、东莞出现的缅甸蟒是人工饲养并放生或逃跑的可能性不大,那也就是一种可能,即缅甸蟒在广东等地也有分布。
事实上,像缅甸蟒的分布的确也比较广,除了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印度北部等地外,在我国南方的两广、云贵、湖南、福建等省区也有分布。
而网纹蟒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林地、草地及泥沼环境中,在我国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深圳、东莞等地相继发现蟒蛇,这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非常适合它们在这里栖息“安家”,因为蟒蛇的体型要大一些,它们不仅对栖息地植被覆盖率要求很高,而且还需要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而深圳和东莞虽然分别属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但还是有很多区域能够“推窗见绿”,不仅有很多公园、河流水库,还有很多“城中山”。
加上莞深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较高、雨量也很充沛,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又有很多流浪猫、流浪狗等等,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蛇类栖息繁衍,而气温偏高也非常适合蟒蛇生长。
总之,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蛇是一种非常“阴险狠毒”的动物,但是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并且,蛇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如今“蛇出没”现象越来越频繁,这也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