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何来?增量政策如何加快落地生效? 首席访谈丨沙拉食刻邱远生:最大的敌人是用户的味蕾
中国经济信心何来?增量政策如何加快落地生效? 首席访谈丨沙拉食刻邱远生:最大的敌人是用户的味蕾,
中国经济信心何来?增量政策如何加快落地生效?
中国网: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尤其是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新周期能否顺利开启?一系列的增量政策能否有效提振中国经济?还需要哪些新的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本期节目,特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行解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摄影/董宁
【访谈实录】
中国网:徐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三次召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三次会议对中国经济都传递了同一个信号——坚定信心。9月26日的会议召开时间更是非同寻常,并强调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您认为坚定信心的底气体现在哪里?您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怎样的研判?
徐洪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的确很严峻,但我们也确实很有信心。原因主要是基于:
第一,中国经济有韧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坦率地讲,我们很多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比如农村城镇化还有后半场,这里面还有巨大的潜力,投资消费的需求,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一块的动力很大的。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巨型市场,规模、潜力是巨大的。去年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47万亿,今年估计在48、49万亿左右,很快接近50万亿。而且这里面分层次,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地区发展有差异化,那么这种多层次、多样性的市场需求的空间是很大的。另外,老百姓人均收入突破1.2万美元以后,升级型的、改善型的消费需求现在日益上升,所以,大家看到经济的基本面有潜力。
第二,我认为我们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大,政策工具箱里面很多政策工具还没有使用,咱们有“子弹”打。美联储开始降息了,这实际上也打开了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空间。原来我们还左顾右盼,因为美国老加息治理通胀,结果导致人民币有一定贬值压力,近期看升值了,预期11月份美联储可能还要降息。所以,我们的外部环境其实也还是有利的,特别是这两年的调整以后,国际上外贸、投资、经贸合作现在也在逐渐地恢复常态化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政策的条件和外部的有利条件。
另外一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今年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未来五年的改革的重点任务总共有300多项,现在已经开始加快落实落地了,因此可以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红利、制度的红利。所以,大家看到我们经济基本面的韧性潜力、政策的空间还有释放的潜力,再加上改革开放外部环境也在走稳走好,综合来看我觉得中国经济当前走出困境,未来几年逐渐走稳走好我们是有信心的。
中国网:同时会议也强调,当前的经济运行也确实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那您认为是哪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应该抓住哪些重点?
徐洪才:这三次会议确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看,最大的问题还是内需不足,体现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有点偏弱。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就是3点多,消费增长还不到3%,说明这两大块都有点弱,投资要发挥关键性作用,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关键和基础这两块都不给力。多亏外需还比较强劲,今年1-9月份外贸的情况出乎大家的预料,增长比较快。当然未来我们要以内循环为主体,所以,内需不足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我们依然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作为工作的重点。
从短期来看,一些部门和市场,比如说像资本市场的调整,还有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结构性调整影响也很大,对实体经济、投资消费都有影响。还有一些局部性的风险也在逐渐地释放,一些小金融机构遭遇一些困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经过过去几年疫情的冲击以后,最近几年有所恢复,但是现在信心还不够稳定,预期也还不稳。
另外在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创新还不够给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觉得这都是造成近期经济下行压力还比较大的重要原因。
这些挑战我们不要回避,近期出台的一揽子的相关政策我觉得都是有针对性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望出现一个明显的好转。
中国网:中央确定的2024年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预期目标就是GDP增长5%,您对此有怎样的判断,今年的目标能够顺利地完成吗?
徐洪才:我觉得是可以如期完成的。尽管前三季度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政策的调整也不是从近期刚开始的,其实今年二季度以来,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加码加力,这些政策一定会逐渐见效。其实大家会看到我们有些领域是有明显的见效的。比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稳外资稳外贸政策相继出台,到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外贸情况就比一季度和去年年底好多了,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稳定增长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另外,像房地产市场,我们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现在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码,近期出台的这一揽子政策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的,会持续地作用于我们相关的实体经济的不同的部门,解决这些问题。资本市场近期也开始有明显的向好迹象,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调整。
还有整体的这种结构升级、创新发展应该说也是很明显的。尽管内需不足,但是高科技、未来新兴产业这些领域的资金流向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制造业的投资今年1-9月份增长9%以上,这个增长速度也是很快的。再就是在服务业领域里面也有很多创新,特别是引导新型的消费,这一块的政策也在发力,还有应用数字化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消费的方式,很多应用场景的创新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中国网: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帮企业渡过难关”,那么在10月8日李强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企业和经济专家座谈会上更是强调了“稳经济就是稳企业”,这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呢?
徐洪才: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基础的部分,如果企业日子不好过,那宏观经济肯定好不了。那么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信心还不够稳定,这里面有前几年疫情的影响,另外也有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在税收下降比较多的情况下有些地方财政有点困难,出现了对微观主体的不恰当干预,也影响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状态。
所以,这一次相关的部门包括中央拨乱反正,要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这里面就涉及到我们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不要对微观主体有一些不良的干扰,让大家能够轻装上阵,这个非常重要。中央三令五申“两个毫不动摇”,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地方政府有一些偏差。
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一些困难户要一如既往地予以政策的扶持。过去几年有一些优惠政策可能马上到期了,下一步怎么办,恐怕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要出台一些增量政策,不要让企业感到有很大的落差。
另外,我们还要创新一些政策,引导这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引导企业两眼面向全球,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一块其实空间也非常大。今年以来外贸的情况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吗?外贸出口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6.9%,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球的贸易增长的速度,我觉得这个与我们产业链的韧性、配套能力、竞争力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与我们相关政策扶持也有关系。
下一步,我觉得还要松绑,要轻装上阵,要降费减税,对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要积极扶持,特别是在政策层面,我们要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网: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企业的真实的声音和他们真实的需求。
徐洪才:对,要跟企业家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特别是我们相关部门,国家发改委在牵头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要定期、不定期地形成一种机制化的、良性对话互动机制,这样的话跟市场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摄影/董宁
中国网:9月底央行推出了一揽子的政策,其中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是首次提出了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您有怎样的判断?当前的这些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呢?
徐洪才:我觉得国庆节期间北上广深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已经出来了,表现令人鼓舞。新房的交易量包括二手房的交易量都有大幅度的上升,相关的上市公司,像A股市场、上海市场的19家房企国庆节期间的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说明这个政策立竿见影,确实火候力度把握得还是不错的。所以,有理由相信未来肯定会止跌企稳。
因为过去我们确实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像挤牙膏式的,力度不温不火,这一次力度是空前的,大家提振信心了,就是要释放这种改善性的需求,还有一些刚性需求,让市场改变预期。同时,我们在房地产市场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比如说白名单政策,要保证合理的融资需求,开发商有一些困难户,政府也要定点帮扶,包括有一些闲置的土地,我们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来进行置换盘活这些存量资源。
当然人口老龄化结构性的调整对整个市场影响是长期的,所以,我觉得未来几个月半年,可能顶多一年,会逐渐止跌企稳,在一个新的水平上,供求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
中国网:我们再来看一下财政政策,10月12日财政部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您怎么看待这次财政政策的重点,力度是否达到预期呢?
徐洪才: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部之前,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已经出台了一些金融政策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了宏观调控的一揽子的政策框架。那么这一次财政部又具体的落实,体现在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度,我觉得应该说是符合预期的。因为(距离)年底时间并不多了,我们年底要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把全年的任务完成好。当然针对新的情况,适当地加力。
目前财政上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收支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缺口,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态,要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增加转移支付,发行长期国债,再就是专项债,要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规模。当然未来的资金使用,还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体现了我们保重点这样一个思路。
比如,对基层的“三保”是一定要保的,有些基层财政上公务员、教师可能发不出工资了,我们要保工资,保基本民生,教育、医疗,特别是就业这一块我们是要保的。再就是我们还要保基本的运转,通过中央政府的这种大力度的转移支付,强力的支持,既解决短期财政上的资金缺口困难,同时也要解决历史存在的一些存量的债务风险,还要为明年、为后年、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政策上的保障。
所以,大家看到近期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也成立了联合工作办公室,已经开始运转了,下一步我觉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近期中央政府的发债高峰期到了,我们的货币政策要积极予以配合,通过这种政策针对性的配合,可以缓解短期的这种资金供求的矛盾。
中国网:未来如何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合力,您有哪些建议呢?
徐洪才:这个大家已经看到一些变化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现在也面临重大调整。因为传统的降准降息特别是数量型的政策工具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已经比较低了,还有一点空间,但空间不大了。明年可以承担几次降准,很快见底了,达到5%就不能再降了。
前段时间,中央的一些政策当中已经明晰了,未来要适当地增加、逐步地增加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力度,公开市场操作,未来逐渐担当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样整个的货币政策的框架就有一个大的调整,这是指数量方面。因为经济不断的发展,货币的供应量保持相对稳定,宏观流动性的稳定性是一个基础性的前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整个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包括国际环境的变化,我觉得市场利率水平总体上是要趋于走低的,因为现在通缩压力还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名义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包括LPR,也包括中期借贷便利还有短期回购利率等等,这一揽子系列的价格性的政策工具也会逐渐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央行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这个节奏和力度,特别是在财政政策发力的时候,该发债要融资的时候,市场就要保证流动性的合理供应配合,商业银行也好,中央银行责无旁贷。
中国网:我们再来看一下股市,9月底一系列金融政策的组合拳可以说非常给力,对市场的推动作用明显,9月26日的时候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以上,截止到10月10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额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突破了1万亿元。很多人很关心,这会是资本市场恢复活力慢牛的开始吗,您对此怎么看?
徐洪才: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开始。这短短的几天内出现了异常的波动了,一开始的时候广大投资者激情四射,特别是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以涨停开盘很快逐渐回落,我觉得这两天逐渐回稳了、调整了,在3200点左右正在进行整理巩固,我觉得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如果那一种逼空行情一路冲到4000、5000点,将来结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觉得相关的市场参与者总体来看表现是逐渐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状态,在这种场外资金疯狂涌入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机构投资者它是适度地减仓的,包括我们的上市公司也减持了一部分,这个无可非议,因为这也是市场行为也是合法的,这也教育了我们的广大中小散户要有风险意识。所以,这两天交易量也逐渐回稳了,最多的时候3.45万亿,这种巨量的交易,这种状况也是不可持续的。监管部门也一再提示风险,一些违规资金、银行资金不能够兴风作浪,另外的话机构投资者还有上市公司我们都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中长期要走好走稳,还有赖于不断地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社会保险资金、养老基金、机构投资者在里面要发挥中流砥柱压舱石的作用,当然前提还是我们各项政策持续发力,让上市公司的质量、业绩有根本性的改变。当然从短期看,我们的政策确确实实改变了市场的预期了,也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了,这是一个良好开端。要倍加珍惜当前的这种局面,我觉得各方都要小心地呵护资本市场的发展,渴望未来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能够与上市公司业绩改善还有结构转型升级、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宏观经济的逐渐走稳走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作用、相互加强,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是很期待的。
中国网:近期的资本市场活跃可以说是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信心,那未来您认为提振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如何真正实现经济和股市的协同向好?
徐洪才:我们一再强调的,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这个基石不牢地动山摇。要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从根本上讲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我们政策的这种逆周期调节还有中长期的改革政策也要积极推进,予以落地,促进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特别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那么我们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它的质量,这样投资人就会有长期的投资回报,就不会沉湎于那种短期的炒作,那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我觉得要从经济的基本面入手,从微观经济入手。我看到相关部门把扶持企业,把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我觉得这是抓到了工作的重点,问题的要害。同时,我们的规则体系也要进一步优化,要吸引更多的长期资金,要发挥机构投资者在稳定资本市场中的基石的作用,同时要打击那些违规行为。
我们的相关制度确实是很不完善的,这里面有一些做法大家是诟病已久,但是我们相关的政策机制并没有予以优化和跟进,未来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它应该要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的发展的趋势,真正发挥晴雨表的作用。在这方面,有赖于各个方面共同呵护,资本市场走稳以后投资人有回报,创业者有信心,整个的实体经济也感觉有强有力的支撑了,中国经济未来的中长期的战略目标那就有坚强的保障了。
中国网:努力完成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还需要宏观政策的进一步的加力,对于已经出台的措施如何确保早落地、早见效,您有哪些建议呢?
徐洪才:我觉得我们一向秉承的就是“稳中求进”的总的基调和原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大起大落。当然近期针对这种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出台了一揽子调控的政策我觉得是及时的,也是给力的,力度应该说是适度的,看起来好像出乎大家的意外,其实这是一种客观的需要,我们也有这个能力。
下一步就要把相关政策落实好,各就各位,大家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有一种使命感,有担当,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地。比如,前期已经出台了“两重”7000亿,“两新”1万亿,钱已经到账了,项目已经批了,赶紧去把好事办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要有可持续性,要谋划好。特别是中长期的在“十四五”发展规划里面已经列出来的一些重大的项目我们也给它予以落地,积极推进,还有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的议程我们都要一一地抓落实,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情况把工作做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那么未来的政策也要予以及时调整和创新,这个也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我认为就是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双轮驱动,我们科技的创新还有金融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方面面把创新这件事情做好,能够促进我们经济中长期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大家还是有很大的期待,我觉得值得期待。
中国网:就像李强总理所说的,我们要认清大势,坚定信心,也要正视困难,积极应对。非常感谢徐主任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谢谢您。
徐洪才:再见。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佟静;摄像/后期:王一辰;摄影:董宁;主编:郑海滨)
首席访谈丨沙拉食刻邱远生:最大的敌人是用户的味蕾
一、学医的尽头当厨子?用制药思维做食品
不少上班族认为,自己做饭太累、外出繁琐耗时、外卖营养单一并且价格越来越贵。如何兼顾工作日用餐的便捷性、经济性与营养性,成为了众多职场人士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有一个品牌靠轻食无人售卖机,为上班族的餐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董超:您是2020年8月左右就创办了沙拉食刻,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动机?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这辈子都没想过做餐饮,因为我是学医的,一直想着要做高端的生物医药,过去生物医药我也做得不错。偶然吃了一次沙拉,我发现饮食的趋势在这里,但那时候没想到做这个行业。
点第二次的时候,我肚子不舒服想拉肚子。刚好我自己有检测中心,我又点了很多去测,一测发现了其实生冷的东西,餐厅没经过消毒,是很难做到没有致病菌的,我心里就想这个东西应该得工厂标准化、严格化生产才行。
我第三次又点了一份餐,等了大概一个小时没送到,我在想这个东西放在写字楼一楼无人售卖或许更方便。工厂生产加无人售卖,我脑里面就浮现出了一个想法,觉得这个模式可以创新一下,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再通过设备无人售卖,商业雏形就成立了。
沙拉食刻邱远生(左)董超(右)
董超:那您是带着目的,想解决这里面的问题,然后创办的沙拉食刻。
沙拉食刻邱远生:对,我以前不吃沙拉,我觉得不好吃。我喜欢吃辣的、吃大鱼大肉。现在也上年龄了,健康还是比较重要。
现在发现不但我们这个年龄段,很多年轻人也更自律了,慢慢开始注重自己的健康,注重自己的颜值,我在想这种饮食可能会成为潮流。
我们选择的都是有资质的大供应商,食材送过来后,经过检测合格,才能入库生产,包括用的都是万级的洁净车间。
我之前一直做生物医药、现在是用GMP那一套来管控质量。比如生熟分区、肉菜分区,空气要经过过滤,车间温度要保持在5度以下低温。还有洗菜的水,我们会用到纯净冰水,蔬菜就不容易被氧化,微生物也不容易生长。
我们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出厨房的流程都进行了足够的规范,食品安全上是绝对有保障的。
董超: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们,在工作日用餐时会遇到哪些痛点?
沙拉食刻邱远生:第一,他们想吃得干净一点,想吃得健康安全一点,同时还希望实惠一点。现在深圳随便吃一个快餐,至少都要20、30多块钱,再好一点的40多块钱,像我们的餐均价只要15块钱,吃得好、吃得饱又很便捷。
上班族点外卖也是有痛点的,要花时间等高峰期电梯、要晒太阳或淋雨,有些都不知道从哪里送过来的,卫生怎么样?味道好不好吃?可能都会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的餐食是比较稳定的,而且想吃就吃,饿了就吃,随时有的吃,基本上解决了用户用餐的所有的痛点。
沙拉食刻邱远生
董超:消费人群每周的消费频次是怎样的?
沙拉食刻邱远生:以中餐为例,老客户大概每周都在两次以上消费,铁粉基本上都是每餐都是我们的。
董超:如果每餐都吃的话,营养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怎么保证?
沙拉食刻邱远生:其实沙拉本身营养就比较均衡,理论来讲一辈子这样吃是更好的。对我来说,最让我头疼的或者比较大挑战的并不是同行,我最大的敌人是用户的味蕾。中国的美食太多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味蕾都很刁钻。
董超: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沙拉食刻如何确保产品的广泛接受度?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们有200多个SKU,每周会轮换。理论上来讲,从年头到年尾,一年就工作200多天,每天可以吃到我们不一样的品类。沙拉、轻食、焗饭、西式简餐、咖喱等,大多数都是有创新的,如果完全没创新的话,实际上市场还是比较难做。
董超:在解决用户对于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担忧上,沙拉食刻是怎么做的?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们会通过冷链车,在晚上10点到12点把产品送到每一台无人售卖机里,在机器里是0~5度保鲜,点餐出品的时候它会再经过一道上百度的加热。
另外还会通过传感器检测冷链车以及所有机器的温度,并传到后台。我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有任何异常的时候,会让质量团队立马介入进行处理。
一般上架当天就会卖掉90%,我们要求东西最多只能存放48小时。
董超:我刚才听您说这个意思是48小时后,基本上您的食品也剩不下几份了。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们用算法算得很准的,基本不剩。损耗率只有0.6%,如果剩下的过了时间的,它是出不了仓的,电脑是把它锁住的。当我们再去换仓的时候,如果有一盒剩了,我们就会把它拿出来报废掉,报废我们也有统一的流程。
二、轻食不能“轻”做,未来要铺10万台无人售卖机
在创始人邱远生看来,轻食不能“轻”做,沙拉食刻重资产投入、重研发、重用户体验。未来3到5年,沙拉食刻计划铺10万台无人售卖机,解决1000万人吃饭问题。
董超:在2020年决定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您对沙拉食刻有没有一个目标愿景或很明确的定位?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最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做成多大。我先投了个3000万,看这个行业行不行、好不好做。当我推出我产品之后,我看到用户的评论都这么喜欢我的产品,这时候就给了我动力了。后面我们不断追加投入,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投了四五个亿进去了。
董超:这个信心是不断从小试水当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沙拉食刻邱远生:对,信心是消费者给我的。消费者有需求,刚好我们满足了用户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商机。
这几年下来,在我内心当中这也早就不是单纯的一个生意了,我觉得能够给亿万国人吃到干净、卫生、健康的餐,在整个大环境都很难的时候,在饮食方面为大家降低一些成本,增加一点效率,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董超:在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健康餐饮市场中,您认为沙拉食刻有哪些核心优势?
沙拉食刻邱远生: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我们的餐食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1万、10万份、100万份做出来,它的效率是更高的。
另外我们平常去菜市场采购,可能就买个几公斤最多几十公斤,我们一采购就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这样子采购,所以成本也会比较低。
第三是我们有严格的生产管控,餐食也会更加干净。最后因为是通过无人售卖,没有人工成本,这样消费者也能真正得到实惠。
董超:您在2023年完成了A轮融资,在今年又完成了A+轮,这个节奏可以说是高质量的。接着在这方面可持续的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计划可以透露吗?
沙拉食刻邱远生:其实这个行业投资还是挺重的,软件、硬件、产品、生产、研发、营销渠道实际上是全产业链公司,因为这个行业你只能做重,做轻了就没有竞争力,做轻了用户体验就不好,做轻了品质都没法保障。
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它不是一个特别好盈利赚钱的企业,当然做大了,赚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的目标是未来3~5年,在中国铺10万台无人售卖机,解决1,000万人吃饭问题,这里就要投70个亿了,还要建50~100个工厂,可能也是很大的投资。
如果有大资本看得中,我们肯定非常欢迎。资本到位我们就跑快一点,资本不到位,做慢点也没关系,因为我们这个模式现在已经跑出来了。在中国实际上适合做我们这个行业的也就20~30个城市,做完这些城市之后,我们就考虑到境外了,比如香港、新加坡、纽约、旧金山,这些大城市都适合我们这个模式。
三、年轻人消费观变了,不为“面子”买账
“质价比”,正成为这届年轻人们认同并奉行的新消费观念,他们不冲动消费,既拒绝无理由的溢价,也不喜欢无品质的低价消费。简单来说,优价和质量,他们都要。
董超:我们注意到海底捞、凑凑等一些网红餐饮品牌大幅降价、客单价可能回归到六七年前了,很不乐观,更有一些餐饮企业都在倒苦水,您怎么看?
沙拉食刻邱远生:这跟年轻人的价值观有关系,确实经济环境也不好,当然也有很多高端消费,其实也是不错的。
过去我们这代人消费有一点虚,甚至有点装逼、爱面子、有虚荣心。现在的年轻人,就看你本身产品的价值,重视自己的体验,不太在乎外人怎么看了。
所以以前可能虚高的商品,价格都会往下走。当我做沙拉食刻的时候,我一早就把这个事情想明白了,要走经济实惠路线。
董超:即便是在降级消费的趋势下,对于沙拉食刻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沙拉食刻邱远生:对我来说是天时,第一个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经济繁荣的时候,创业成本也会高,而我现在是比较低的。第二个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工资也不高,大家就会选择吃更性价比的餐食,这都是我的优势,对沙拉食刻来讲是一个机会。
董超:您算是弄明白了危机相对论中,危和机的这种矛盾和辩证的关系。另外轻食这块的发展趋势您怎么看?它会不会是一股潮流?人们都说潮流来得快,也有可能去得快。
董超
沙拉食刻邱远生:健康饮食是一个趋势,它不单是一个潮流。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健康、更完美、更精致的自己。
以前我们大多数人都很享受口腹之欲,吃一顿美食,吃个臭豆腐就很开心。但越美味的可能越垃圾,口腹之欲的享受慢慢地不会再是主流。
你看现在很多精英,其实他不太在乎口感。基本上就看哪个健康,哪个对自己有利,甚至不好吃的什么鸡胸肉,一些馒头蛋白粉他都硬啃下去。
但是沙拉食刻一定会在做好口感的同时,平衡好健康和品质。
四、打磨内功,引领智能餐饮时代
世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在轻食这条赛道上,邱远生始终坚守着“行稳致远”的经营智慧。
董超:沙拉食刻还有哪些长远目标?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把每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事做好,把每一步落实好,这个企业就会长久。
我最开始的定位很清晰,希望沙拉食刻能够为白领、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工作餐一个午餐。如何做到,这取决于我们不断生长的能力。
从长期来讲,我们的愿景就是成为一个有巨大社会价值的,甚至是一流的企业。
董超:其实刚才回顾这4年,前3年可能是在建一个稳定的模型,然后近一年主要的是拓展市场,这一年拓展市场发现了哪个新的问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现在有没有对策?
沙拉食刻邱远生:你要落地的情况下,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说我始终认为我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用户满意,就是最大的敌人是用户的味蕾,你一定要征服它,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现在我们正在规模化发展,需要人才,需要钱财,这都是挑战。但是这些事情你只要去认真做了,早晚都能完成,还不属于是过不去的挑战。
最重要的还是要换位思考,站到客户的思维上来思考这个事业。我每周最重要的会议就是了解用户的体验情况,了解我们的餐发现了哪些问题要去改进,我用了很多时间看APP里用户的评论。
每次开会我就开几个会,一个抓产品的产品会,一个就是了解客户的市场会。反而其他什么行政、财务这些我是参与很少的。
董超:我觉得您和部分创业型的企业家还不太一样。我们在这儿也采访过不少创业型企业家,有的要不断去路演,不断去找融资、找钱,他是向外求。您现在还在不断地去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打一个向内求。
沙拉食刻邱远生:其实你把城攻下来,实际上往往不会太难,把它守住更难。打个比方,不是说我现在进到了深圳市场,就要把它全部攻下来不让别人进来。做企业不是这样的,最终还是哪个企业值得用户信赖,哪个公司的产品更受用户欢迎,哪个公司服务更好,它最终才是赢得了市场。
之前很多共享单车的企业,你看最终活下来的不是发展得最快的。如果基础不牢,往往就很危险,等于自掘坟墓。我自己是经历了好多事情,以前也想快点成功,总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往往你越想快,越想走捷径,其实都是弯路,练好基本功往往就是最快的捷径。
沙拉食刻邱远生
董超:听得出这也是前期有不少经验,或者是踩了一些大小坑之后,自己总结的真理。
沙拉食刻邱远生:最好的老师就是撞南墙,我做了20多年的商业,每天高强度地工作,到今天获得一点成绩,其实都是掉了很多坑,撞了很多南墙才得来的。
董超:这几年 Ai技术也是风生水起,其实您有没有思考过,在不久的明天,AI技术怎么样来助力您这个平台?
沙拉食刻邱远生:可以确信无疑, AI人工智能将会颠覆很多行业,以后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它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当然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改变过来。
我们研发产品,会用大模型测这个产品受不受欢迎,也会利用人工智能给顾客分类进行更好的服务定制,包括产品下单流程、以及日常行政办公中要用到的合同稿件、一些小设计等。其实人是更有智慧的,要把人的智慧跟人工智能相结合,把智慧放大。
董超: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有没有自己觉得特别棒的榜样型企业或企业家?
沙拉食刻邱远生:我在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偶像。我自己从小就想做一个很大的企业,想事业有成,所以以前做企业更看重谁做得大。
直到我出社会这么多年,已经不再单纯是看谁做得大,我会更崇拜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比如乔布斯、埃隆·马斯克、任正非这类伟大的企业家,他们敢挑战高难度,敢走向无人区。
我也想这样去干,等这个机会成熟的时候,我也想完完全全的走到这条路上来。沙拉食刻目前它是一个创新的企业,但是它并不是尖端的,有朝一日我相信沙拉食刻也会往尖端科技发展。
要敢于挑战难的事情,现在太多人赚了点钱就躺平了,其实人活着就是一次体验,尽量让自己体验更丰富一点。?